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

产品搜索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蒋经理
电话:4008750250
手机:18066071954
地址:南京市栖霞区纬地路9号
Email: zhangxiangwen@cobioer.com

技术文章 / article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心衰治疗靶点:BNP/NPR1

心衰治疗靶点:BNP/NPR1

原载自:www.yinghetongdai.com[技术资料频道]  2023-08-01  浏览次数:2272

 

Background

利钠肽家族是一组结构相似但来源不同的肽类,其结构中有一个1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为家族成员共同特征。其中B型利钠肽(B-type natriuretic peptide, BNP,BNP),是利钠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,在心力衰竭时被激活,起到保护心脏的重要作用。当心肌细胞受到压力/牵拉刺激后,心室容积扩大、压力负荷增加时,心肌细胞会分泌一种含134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原前体(pre-proBNP),随后蛋白酶会切掉N端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变成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原(proBNP),proBNP在弗林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为一个N端含有76个氨基酸的NT-proBNP和一个含有32个氨基酸的成熟BNP多肽。BNP和NT-proBNP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,心房肌也可产生一定量的BNP/NT-proBNP。BNP具有生理活性,半衰期较短约20分钟,而NT-proBNP无生理活性,半衰期较长,约120分钟。

BNP在人体的清除方式有3种:

(1)通过与膜受体NPR3(也被称作NPR-C,一种利钠肽特异性清除受体)结合,在细胞内被分解成无活性的肽段;

(2)通过脑啡肽酶进行清除;

(3)少部分经过肾脏代谢清除。

 

图片1.png


 

BNP功能

 

BNP最初是在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,所以也被称为脑利钠肽。利钠肽调节心血管稳态主要通过3种受体:2种为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,称为利钠肽受体1(NPR1)和利钠肽受体2(NPR2)。利钠肽受体3(NPR3)是细胞表面非鸟苷酸环化酶受体。

 

图片2.png

 

BNP主要通过心与NPR1作用发挥生理作用,激活下游鸟苷酸环化酶,增加环鸟苷磷酸(cGMP)水平,产生以下作用:利钠、利尿、舒张血管、降低血压、减轻心脏前负荷、对抗心肌纤维化、抑制心肌细胞肥大、抑制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(RAAS)活性、抗炎和调节神经内分泌,在维持机体水盐平衡、保护心脏、稳定血压、保护心血管及肾脏等器官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

图片3.png



 

 

rhBNP作用机制

 

 

1

均衡地扩张动脉和静脉,迅速降低右房压、肺毛细血管锲压和体循环阻力,提高心脏指数和心搏指数,但心率不受影响,从而迅速纠正紊乱的血流动力学;

2

利钠排尿;

3

抑制肾素—血管紧张素—醛固酮系统(RAAS)的过度激活;

4

逆转心脏重构,起到心肌保护作用。

 

BNP/NPR1靶点药物研发现状

 

BNP/NPR1靶点药物目前主要是重组人脑利钠肽(rhBNP)类激动剂药物,它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脑利钠肽或其类似物,与内源性BNP具有相同或更好的生物活性,目前已有3种药物上市。1999年,第一种NPR1激动剂Carperitide(卡培立肽)在日本上市,是最早用于急性心衰的多肽类药物;2001年FDA批准重组人脑利钠肽类药物奈西利肽上市,用于治疗急性心衰;2005年,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——重组人脑利钠肽(心活素)上市。

图片4.png 

rhBNP类药物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了其在心衰治疗中的价值,但其半衰期较短,只有约20分钟,在体内会很快受到脑啡肽酶水解和NPR3受体结合清除,且必须静脉用药,限制其广泛的应用,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创新。除了已上市的3种药物,目前还有多种BNP/NPR1靶点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:

图片5.png 

BNP/NPR1靶点药物细胞筛选模型

针对BNP/NPR1靶点药物开发和研究的需求,科佰生物开发了BNP/NPR1 Effector Reporter Cell药筛细胞模型。部分数据展示如下:

 

BNP/NPR1 Effector Reporter Cell CBP74198 

图片6.png

Figure 1. Dose Response of Recombinant hBNP in NPR1 Effector Reporter Cells (C4).


 

 

化工仪器网

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
Baidu
map